农业部部领导在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信息来源:全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日前,全国现代畜牧业建设会议在山东聊城召开,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副部长于康震就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当前工作重点做了重要讲话。主要内容如下:
1、2014年猪肉产量、生猪养殖规模
2014年全国肉类产量8707万吨,比1978年增长了9.2倍,人均肉类占有量从不足9公斤增加到近64公斤。
2014年,全国生猪、蛋鸡、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2%、69%、45%,比2005年分别提高29、30、34个百分点。
生猪等主要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比2000年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畜牧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83家,占比47%。
2、我国人均肉类消费水平
据测算,每年新增肉类需求超过80万吨。目前,我国人均动物蛋白日摄取量33克,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人均奶类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牛羊肉消费需求快速上升,生产能力不足,供求矛盾突出。
3、畜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力争到“十三五”末(2016年-2020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220万吨、3050万吨、4080万吨,年均增加85万吨、26万吨、40万吨;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52%和60%,分别比现在提高10个和15个百分点。
4、畜牧业占农业产值大幅增长
1978年畜牧业产值只有20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2014年畜牧业产值超过2.9万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3。
5、我国每天的肉蛋奶消费量
我国每天要消耗2.3亿公斤肉、8000万公斤禽蛋、1亿公斤牛奶。
6、消费结构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消费结构还在升级,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安全放心;不仅要有数量,还要上档次。
从少数民族消费为主变为全民性消费,从秋冬季节性消费为主变为全年性消费,消费需求快速增长。
7、发展规模化养殖
现代畜牧业应该是资本、技术和人才密集型产业。 只有加快规模化,才能走向现代化。要加快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畜禽规模养殖水平每年争取提高2-3个百分点。要支持建设一批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解决好“如何养”的问题。 要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在项目资金、金融保险、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主体多元、协调互补的新型经营体系,解决好“谁来养”的问题。
8、南方、北方不同的发展模式
北方人均土地面积大,发展家庭牧场有条件;南方人多地少,要依靠龙头企业,发展养殖大户。家禽生猪产业化程度高,推进工厂化集约养殖路径清晰,要坚持下去;牛羊生产周期长,可通过分户繁育、集中育肥模式,让加工企业带动更有效益。
9、支持大型企业产业链延伸
畜牧产业链条长,可以前拉后带,合工商企业进入。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涉及种养加销等多个节,还有饲料、兽药等支撑行业。建设现代畜牧业,要在前伸后流通加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综合发力。 要完善利益联结机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兼并、合资、联营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向殖、种植、加工纵深发展,打造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加强品牌培育。要大力推进电商与实体结合、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等新业态,创新流通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加强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使养殖环节分享更多收益。 要发挥畜牧业大企业多、产业化程度高的优势,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中的主体作用,运用牧场托管、“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等形式,推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好社会化服务的问题。
10、关于食品安全
现代畜牧业必须是质量安全的产业。一个质量安全事件可以打垮一家企业,甚至一条不实信息可以打垮一个行业。畜牧业一定要把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视质量安全为生命。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坚持产管结合、源头治理。
生产方面,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生产过程管控,在畜禽养殖企业和规模化家庭牧场、合作社全面推行标准化养殖,不断提高“产出来”的水平。
监管方面,要按照“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检打联动、联防联控”的思路,建立各环节无缝对接的监管制度,针对“瘦肉精”、生鲜乳违法添加、滥用抗生素、注水肉、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加大专项整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完善“管出来”的办法。要加强养殖投入品生产和日常使用管理,强化饲料和兽药监管,严格执行准入制度,努力消除源头隐患。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关键是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这是一项最根本的制度措施,要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从主产区和大企业入手,完善耳标和二维码等追溯手段,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11、金融对畜牧业的支持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发展畜牧业更离不开金融,金融问题不解决,现代畜牧业建设就短了一条腿。去年,农业部与金融部门合作,支持山东、河南、河北3省开展了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试点,今后要积极探索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支持畜牧业发展。要及时总结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成效,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解决规模养殖场户贷款难题。“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畜牧业风险大,保险覆盖面还不够。要完善畜牧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实施好生猪、奶牛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开展肉牛肉羊政策性保险试点,为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12、畜禽养殖粪污方面
畜禽养殖粪污已成为危及产业发展和产品安全的瓶颈。农业部近期印发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少 三基本”的目标,其中“三基本”之一就是实现畜禽粪便基本资源化利用。要按照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坚持科学布局畜禽养殖,该减的减到位,该禁的坚决禁,不超量不超限,努力实现畜禽养殖与环境容量相匹配。要推进清洁养殖,推动规模养殖场率先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快完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和精准饲料配方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粪污产生量。要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打通种养业协调发展通道,促进循环利用、变废为宝,既解决畜禽“吃”的饲料问题,又解决“排”的粪尿问题。要研究补贴政策,把畜禽粪便处理利用与沼气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广有机肥生产加工利用。去年,中央财政安排1.8亿元资金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13、对生猪、奶牛等价格上的支持
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稳定市场价格很重要。畜产品价格关系到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方面的利益,政府在稳定价格上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现在畜牧业的市场调控“少了办法多,多了办法少”。新形势下要深入研究“多了怎么办”的问题,把畜禽养殖的市场风险降到最低。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针对生猪、奶牛等主要品种,制定防止生产和价格大幅 波动调控预案,完善产品临时收储等市场调控措施。要进一步总结地方开展生猪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经验,争取在生猪大县尽快推广实施。
14、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方面
要强化兽药GMP、GSP监督检查,规范兽药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严格兽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监管制度,认真落实兽药使用记录制度、兽用处方药制度和休药期制度,加强监督执法,严格执行兽药从重处罚公告,严厉打击兽药违法行为。全面推进国家兽药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工作,逐步实现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全程追溯管理。进一步严肃检验检疫执法,严格落实“六项禁令”,对失职渎职行为,坚决惩处,绝不含糊。。在区域布局上,既要体现全国一盘棋,也要因地制 宜,尊重区域差异。要根据本区域资源优势、环境禀赋和产销状况,统筹生产消费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要在保障主产区产能和产量的同时,适当降低南方水网地区和青藏高原水源涵养区的养殖密度。要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牧区特别要打好生态牌、草原牌、民族牌,在牛羊肉的品牌创建上下大功夫、做足文章,创立一些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品牌,实现优质优价。
15、推荐屠宰加工厂与养殖业融合发展
屠宰行业是联结养殖业和肉品市场的纽带,是现代畜牧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新形势下谋划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按照“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原则,创新屠宰行业管理制度,推进屠宰加工与养殖业融合发展。要谋划产业布局协 同推进。
近期,要鼓励引导屠宰加工企业与规模养殖场、屠宰加工企业与农产品超市对接,通过“厂场挂钩”、“厂超衔接”,促进优价机制形成。
远期,应遵循屠宰量与养殖量相匹配、肉品产量与运输半径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布局畜禽屠宰加工场,实现畜禽就近屠宰、冰鲜上市。要谋划产业链中经营主体协同发展。
2013年底国务院机构改革后,从养殖到屠宰全产业链的管理工作都由农业部门负责,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立足可持续发展,推动建立从养殖到屠宰链条上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机制,有效避免市场风险。要谋划监管工作协同开展。要根据农业综合执法总体部署和要求,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下大力气加强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条件能力建设,保证机构队伍、经费预算、设施设备和执法手段与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相匹配,提高全产业 链各关键环节监督管理能力,实现对畜禽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的实时动态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