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食品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信息摘自:中国食品网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更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求。
2018年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10周年,它曾让中国的“食品制造”蒙上污点,但同时也使中国食品工业猛然惊醒,并由此加快了中国的食品工业转型。10年间,《食品安全法》颁布,企业产业链安全的建设由弱到强。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中国食品工业体系愈发健康稳健,2017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6%,这是中国食品人在经历“三聚氰胺事件”的10年后,向百姓交上的一份令人欣慰的答卷。
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食品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力提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向统一监管转变,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取得成效,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显著提升,食品安全源头治理力度加大,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有效运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风险交流也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消费者也在经历了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洗礼之后,对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什么样的产品是安全的?什么样的产品是可信任的?很多消费者无从选择。特别是在各种“山寨”产品、假冒伪劣产品狂轰乱炸的情况下,建立食品全程追溯体系,实现产品从源头到餐桌件件可追溯,增加产品的辨识度,是十分明智的举措。
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舌尖安全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卫红等根据我国国情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建言献策,运用“互联网+”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成为热门话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健康中国战略,强调要创新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注重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提升监管效能,加快实现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让问题产品无处藏身、不法制售者难逃法网,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全。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利用区块链+食品追溯,供应链流程可以做到完全透明、可追溯,从食品链条的任一点都可以快速定位到源头,方便其管理、追责。对于商家来说:如果某种食品出了问题,通过区块链溯源技术,商家在短短几分钟之内立即就可以查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区块链溯源将给其带来便利,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商品信息,诸如产品来源地、生产日期、加工过程、销售渠道等数据。
但是,对于大部分食品企业来说,如何做出一套有效的食品追溯体系仍是难题。自2015年以来,我国在加强食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方面出台了很多法规和指导意见,各地政府和食药监局都在积极推动企业建立追溯体系,但这项工作仍进展缓慢。所以相对于由政府、企业主导,消费者与企业更需要公正、公平、公开的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政府监管部门参与监督、各食品企业参与配合、消费者可全面透明的查询溯源信息,未来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会在食品追溯中成为主流。
国内专业第三方食品追溯平台卓奇食品追溯平台负责人符春彦表示,食品安全重在溯源,食品企业通过建立及完善食品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搭建了生产者、消费者以及政府监管的沟通的桥梁,三者互相监督。消费者作为整个食品生产流程的最终导向,全程可视食品生产,这对于生产者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也缓解了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压力。生产者在这样的双重监管之下只能严格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一些不法食品生产者也没有漏洞可以捡。
食品追溯平台的建立正是为了解决食品企业及广大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帮助食品企业建立完善的全过程溯源体系,实现了每一件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溯源信息一经上传便不能更改,保证了追溯信息的唯一性,实现了公平、公正、公开。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健康,而有了食品全程追溯体系,在满足了吃得饱的同时也实现了吃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