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创品牌价值258亿,2018,海大剑指千万吨销量
信息摘自:中国水产频道
5月下旬,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广东海大集团成为总榜TOP100的3家农业企业之一,同时入围民营TOP50榜单,品牌价值达258亿元。
一家扎根农业的企业,如何在养殖户市场和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上同时实现品牌价值的提升?海大研究院院长钱雪桥博士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科研+产品+服务”的经营理念正是海大集团打造可信赖品牌的关键点。
进入饲料行业20年,海大集团围绕养殖户对技术和优质产品高度依赖的现状,扎实推进科研工作,更探索建设起行业研发实力最强、出成果最多的内部科研机构,在国内外市场上掌握核心技术竞争力。目前,由博士牵头设立的海大研究团队覆盖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畜禽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动物育种与苗种繁育技术研究、动物病害诊断与防控研究、生物技术研究、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等科研方向。
从发病死亡率80%到保护率80% 疫苗技术赢得国际疫苗巨头青睐
腹泻对于人类来说是常见病,但是如果发生在母猪身上,就可能是待产仔猪的死亡信号。一直以来,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疫情是养猪业的一大难题,这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会让发病仔猪迅速脱水死亡,死亡率高达80至100%,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海大集团研发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除了满足公司需求外,还以较高的价格转让技术给国际疫苗巨头默沙东。”钱雪桥介绍道,“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对仔猪的保护率可达80%以上。而且,疫苗突破了常规的注射免疫方式,通过滴鼻方式配合特异性黏膜免疫佐剂,效果非常理想。”
据介绍,该疫苗在去年8月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兽用生物制品临床试验批件之后,相继在广东、湖南、辽宁三省进行了临床扩大试验,目前,该疫苗已进入新兽药注册阶段,有望在2019年上市。
临床试验中,疫苗成功将疫情高达80%的死亡率扭转为保护率80%。产品的出色表现,也让海大集团获得了国际药厂默沙东的青睐。钱雪桥介绍,海大集团在一些专项上的深入研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海大集团曾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省级科技奖励。
2017年,海大集团主持制定了《草鱼配合饲料》国家标准获得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认定通过,此前还主持制定了《饲料原料:干啤酒糟》、《饲料原料:鱼浆》等行业标准。同时,在2017年国家农业部公布的14个水产新品种中,海大集团独占三个。“通过传统选育技术与分子育种技术结合,我们形成了全球领先的鱼虾育种技术体系,并且在去年获得武昌鱼、对虾等3个国家级的新品种”,他表示,取得这些成就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研究团队近20年来的厚积薄发。
20年积淀形成行业技术壁垒 产业创新平台折射科技之光
海大集团取得的一个个全国、全球领先的技术成果就好比三棱镜折射出的七彩光芒,而海大研究院正是这枚三棱镜。钱雪桥坦言,企业自建研发机构这条路非常艰难,但是经过近20年的积累,集团搭建起了一个市场导向的产业创新平台,能够让人才、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在这里汇聚,更高效地实现产业转化。
以猪腹泻疫苗的研发为例,海大集团为何能够走在国际药厂的前面,钱雪桥认为有三大优势。“首先,我们这么多年在疫苗开发上积累了许多独有的技术,包括佐剂、工艺、设备等方面,压缩了研发成本和周期。其次,因为我们在采集分离病原体方面,找到了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毒株,这决定了疫苗产生的效果会更加明显。第三,目前国内动物疫苗行业里绝大部分企业是靠买技术,自主研发的少,而我们的经营思路是必须基于研发,虽然开发周期长达7年,但是形成了很高的技术门槛。”
目前,海大集团拥有一支上千人的研发人才队伍,其中海大研究院现有研发人员600多人,包括广州基地500多人,清远基地100多人。“广州基地的博士就有近70人,特别是最近几年,海外留学回国的博士约占引进博士人数的40%。硕士学历的有350多名。”钱雪桥说。
在硬件基础方面,集团现拥有精密仪器分析室、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化工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医学实验室等。在广东、湖北、福建、山东、越南等地拥有研发中试基地十余个,仅固定投资超3亿元。
围绕种苗、饲料、动保三大领域,海大研究院已搭建起6个研究所,并且通过项目制运作带动了跨研究所的融合创新。例如,针对桂花鱼养殖必须“以鱼养鱼”的难题,海大集团将选育技术和饲料营养技术相结合,成功研制出鳜鱼养殖饲料。以前,用5斤小鱼喂养桂花鱼增重1斤,需要1年半时间,而现在,用1斤饲料喂养1年2个月之后,桂花鱼就可以增重1斤,养殖周期和成本都大大缩减。
机制创新助力打造全球高端人才网 业纵横向发展剑指“千亿”目标
谈起研究院的博士人才团队,钱雪桥脸上自豪的表情溢于言表。数年来,钱雪桥每年都有一次美国高校“猎头”之旅,一开始是陌生拜访,慢慢地通过聘用的海归人才牵线搭桥,建立起了如今围绕集团战略发展方向的海外人才交流网络。
其实,钱雪桥正是海大集团发展初期最早引入的博士之一。2002年之前,钱雪桥还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位老师,而在完成了与海大集团合作的项目之后,他作出了离开高校进入企业的决定。“企业更能够锻炼人,研究的课题应用性更强,所以很多研发成果能够快速地转化。海大对研发人员设立的独有利益分享机制也更给研发人员带来成就感和获得感,研发效率也会明显提高”,他说。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饲料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畜禽重要疫病诊断技术院士工作站、广东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一连串国家级和省级研发项目在海大集团落地,也传递着政府对企业自建研发机构的一份肯定和期许。在学术成就领域,2012到2016年,海大集团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SCI及EI收录50余篇;申请专利208件,其中授权115件。
从饲料行业出发,海大集团的科研方向也在向更多前沿学科延伸。“还是市场导向的概念,目前动保业务的毛利水平更高,收入每年也保持着30-40%的增长幅度,相信将来这会是海大的核心业务。”钱雪桥表示。例如,在动保微生物技术领域,由海大研究院研发的益生菌类产品已经成功投入市场。未来,用于改良水产养殖环境的益生菌可以向环保产业拓展。
从饲料产业出发,海大集团在迈向千亿产值的过程中,这支科研军团将是其纵向培育核心竞争力和横向拓宽产业链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