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产业格局变化,“智能防非”将成为热点
信息来源:农博网
据报道,4月17日上午,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自去年8月份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存栏同比降幅逐月扩大。据农业农村部监测,3月份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8.8%,能繁母猪存栏环同比下降21.0%,同比降幅达到了近10年来最大值,特别是在一些主产区,减产幅度更大。
但受非洲猪瘟、禁运等因素影响,生猪存栏积压无法调运,养殖户信心受损,影响补栏,再加上一些生猪产区环保政策,普通养殖户出现了减少出栏,或者直接不敢养、放弃养的情况。而大型养殖企业,相对于农户的不敢养,放弃养,虽然他们通过规模化降低成本,并没有因为非洲猪瘟出现大面积减栏情况,但是防控非瘟疫情是一场持久战,特别是非瘟疫苗还未研究出来以前,对于产能扩张,他们更为谨慎,从而加剧了市场的缺猪现象。
国家生猪市场首席分析师夏晨丰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提到,目前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都处在历史极低的水平,而且在持续快速下降,降幅也达到了历史极值。整体来说,产区的产能下降幅度还要大于销区。
猪源减少,能繁母猪下降,带来最直接的变化是仔猪短缺,据猪联网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9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6%,仔猪价格上涨更明显,有的地方甚至有价无市。夏晨丰判断,今年的价格高点可能会超过以往周期的最高水平22.0元/kg的价位,价格的高位可能会持续至2020年,甚至2021年。
夏晨丰认为,由于疫情的影响,目前养殖户复养难度较大,补栏谨慎,因此产能恢复会是非常缓慢的过程,而进口猪肉对于供应缺口的弥补也非常有限,猪价会长期处于上涨的区间。近期由于屠宰企业冻肉库存集中出库,使得猪价出现了短时弱势下跌,但是随着出库的结束,猪价将进入到上涨的区间,预计二季度猪价的上涨幅度会到15%到20%。
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会导致无法做到封闭式养殖的养殖场户,或管理、执行有欠缺能力的规模养殖场,被疫情所淘汰,形成一个“剩”者为王的格局。所以目前,更多养殖场将非瘟疫情防控放在了第一重要的位置,而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智能技术进行非瘟防控,也许可以帮助到急于寻找非瘟防控方法的规模猪场。那么,规模猪场要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智能防非呢?
首先我们要看清,非洲猪瘟是一个高致病性的传染病,要传染给猪群就必须具备三大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而智能防非,也应该针对要素进行,即用智能化技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猪群。
在控制传染源上,智能防非可以表现为智能优化车辆运输路线,建立运输绿色通道,全程无非;在切断传播途径上,可以表现为猪场的远程管理和远程诊断,减少或杜绝管理人员或外来人员接触猪场;在保护易感猪群上表现为,进行猪群的全方位的智能监测,如体温、心跳、呼吸频率、日采食量等,并且根据猪群不同生长阶段,设置不同的饲料配方,实现猪群的精准饲喂,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并缩短出栏时间,降低疫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