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7月1日起,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中药类除外)的商品饲料。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的实施,意味着饲料行业进入无抗时代。
药物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伴随着我国饲料行业的发展。抗生素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部分抗生素还有促进畜禽生长的作用。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不但减少了疾病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且还可以缩短畜禽的生长周期,增加畜禽产量。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中,药物饲料添加剂发挥了巨大作用。
然而大量使用抗生素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是养殖业农产品的抗生素残留问题。长期摄入过量抗生素可能会出现过敏、慢性中毒、胃肠道正常菌群平衡被破坏等情况,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此外,更为严重的是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细菌耐药性问题。我国动物养殖规模庞大,抗生素使用量也高于其他国家,细菌更容易出现耐药性。而且饲料中的抗生素还会随着动物排泄物进入环境,造成更大范围的抗生素污染。
限抗、禁抗早已提上日程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细菌耐药性问题,2016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了“同一健康 共同应对抗菌药物耐药行动策略”,要求各成员履行承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HO/FAO/OIE)三方共同制定的“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要求,参考OIE重要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和指南,制定法规,逐步停止将抗菌药物用作促生长剂。
在全球共同应对抗菌药物耐药行动策略下,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减少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的行动计划,2015年发布《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2017年发布《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到2020年,推进兽用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人兽共用抗菌药物或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物作为动物促生长剂逐步退出。
自2015年起,农业农村部多次发布公告,分批禁用了数十种原料抗生素:
2015年9月7日,原农业部发布的公告第2292号规定:自2015年12月31日起,停止生产用于食品动物的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酯及其各种制剂;自2016年12月31日起,停止经营、使用用于食品动物的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酯及其各种制剂。
2016年7月26日,原农业部发布的公告第2428号规定:停止硫酸黏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
2017年10月20日,原农业部发布的公告第2583号规定:禁止非泼罗尼及相关制剂用于食品动物
2018年2月20日,原农业部发布的公告第2638号规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停止生产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相关企业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同时注销。自2019年5月1日起,停止经营、使用喹乙醇、氨苯胂酸、洛克沙胂等3种兽药的原料药及各种制剂。
2019年7月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公告第194号,提出全面禁抗。
饲料“禁抗”禁了什么
仔细品读194号公告,可以看出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是:
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商品饲料;
改变抗球虫和中药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管理方式,改为“兽药字”批准文号,可在商品饲料和养殖过程中使用。
目前我国养殖业使用的饲料有饲料企业生产的商品饲料及养殖者的自配饲料,对商品饲料、自配饲料及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农业农村部分别发布了公告第246号、第307号、第250号。按照上述公告及第194号公告的要求,可以得出“饲料无抗”时代的正确定义是:
饲料禁抗:停止添加促生长抗菌要求,经批准的中药除外。
饲料是养殖动物的物质基础。自上世纪40年代后期抗生素开始作为饲料添加剂,迄今已70多年。在“禁抗”时代,用什么来替代抗生素?替代品能否发挥相同作用?自限抗、禁抗提上日程以来,饲料行业即已开始寻求和开发绿色、无污染、低残留的饲料添加剂和技术方案以替代抗生素的使用。
替代品包括益生菌饲料添加剂、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以及植物提取物、酶制剂、酸化剂和多糖类添加剂等;
技术上研发先行,针对不同品种和生长阶段的畜禽配制营养均衡、适口、易消化的饲料配方;
在饲料原料选择时,优先选择经过一定手段处理过的易消化、易吸收的原料;在加工过程中寻求减少营养物质流失等问题的工艺,对生产参数进行严格把控,确保能够提供具有充足的营养物质的饲料;
在生产现场管理方面,以食品级的管理要求管理饲料的生产,真正做到“清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