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畜牧总站统计信息处处长杨红杰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饲料产业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当前畜牧生产形势与产能调控”的报告,当前畜牧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甚至略有增加,产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目前我国畜产品消费正由以前的季节性消费转向常年消费,少数民族为主消费转向全民消费、区域性消费转向全国性消费,我国畜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养殖发展速度跟不上消费增长的速度。要解决这一问题,他特别指出只有将市场的“无形之手”(运用市场手段调减产能)和政府的“有形之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2全年产量9227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猪肉5541万吨,增长4.6%;牛肉718万吨,增长3.0%;羊肉525万吨,增长2.0%;禽肉2443万吨,增长2.6%;禽蛋3456万吨,增长1.4%;牛奶3932万吨,增长6.8%。2022年生猪存栏45256万吨,增长0.7%;生猪出栏69995万吨,增长4.3%。
从量上看,当前畜牧业生产已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甚至略有增加,产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从质上看,近十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从47.7%增长到69%,增长了21%。生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肉羊等六大畜种的规模比重,也分别增长了25%、17%、16%、38%、8%、20%。
从结构上看,2021年猪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的占比为58.9%,比十年前下降5.1%。2021年牛肉、羊肉、禽肉在肉类消费中占比分别为7.8%、5.7%和26.5%,比十年前分别增长0.2%、0.7%和4.7%。
我国畜牧业总体向好,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养殖效益好转。蛋肉鸡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充足。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平稳增长。牛羊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牛羊肉供应不断增加。
全球肉类消费变化趋势:80年以前是牛肉为主,1980-2016年是猪肉为主,2017年开始禽肉为主。
第1轮:2002年7月-2006年5月,生猪价格涨幅73.1%;
第2轮:2006年6月-2010年4月,生猪价格涨幅183.1%;
第3轮:2010年5月-2014年4月,生猪价格涨幅106.5%;
第4轮:2014年5月-2018年5月,生猪价格涨幅83.9%;
第5轮:2018年6月-2022年3月,生猪价格涨幅251.6%;
第6轮:2022年4月至今,生猪价格涨幅108.8%;
2022年4月生猪生产进入了第六轮猪周期,生猪价格涨幅达到108.8%。这一周期特点:变化越来越剧烈,越来越快,价格上涨越快,高峰越短,下降越快,由政府调控政策在恢复生产、保持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开始,生猪产能调控政策全面实施。根据生猪的繁殖和生长规律、供应与价格对应规律和猪肉季节性消费规律,确定了能繁母猪这一生猪生产的“总开关”和规模养殖场这个“关键抓手”,确定了能繁母猪正常的保有量,以及合理波动区间、预警区间和干预期间。
价格规律:从价格的普遍规律来看,猪肉供应量变动1个点,猪肉价格反向变动5个点。
消费规律:全年的价格周期呈现出元旦春节消费旺季,处于高价出猪窗口期,而节后到二季度末消费淡季,养殖户普遍亏损。
长期看母猪,母猪决定10-14个月以后的肥猪供应,母猪是生猪生产的“总开关”,“有母就有小,有小不愁大”
黄色区域:处于正常保有量105-110%
市场的“无形之手”:运用市场手段,调减产能,降低肥猪出栏体重,减少猪肉市场供应。
市场的“有形之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临时救助补贴、增加信贷投放和贴息补助等措施。
2022年,全国生猪出栏量接近7亿头,同比增长4.3%,达到历史高位;猪肉产量达到5541万吨,同比增长4.6%,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
2022年末,全国生猪存栏为45256万头,同比增长0.7%,存栏情况同样处于高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390万头,为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7%,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
上市猪企出栏量占全国出栏量的比重从2016年3.7%增加到2022年17.4%;
2022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比重高达65%以上。
2022年上半年养猪普遍亏损,全年实现正常偏好盈利。
2022年生猪生产情况:生猪生产效益,上半年养殖普遍亏损,全年实现正常偏好盈利,赚2年亏2年,处于效益下行阶段;生猪生产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素质持续增强,集中化程度稳步提升。
2023年有所好转,饲料价格有所下降,使生猪养殖成本有所下降。规模化率2022年达到65%以上,散户数量下降。